顯示具有 國際和政治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國際和政治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

中國與台灣的外交小八卦

版友們可能或藍或綠或無色,但是鄉親啊!
我們的各級議員在電視上對著官員或彼此咆嘯
對立的真實情況其實跟分手擂台差不多

我的頭家跟這裡的台北辦事處熟稔
前幾年我們的金平兄率領多位國會議員來到北歐考察及宣慰僑胞
但這邊的僑胞實在為數不多,國會方面又希望看到重要的僑領
沒人沒面子,怎麼辦呢

經過台北代表處的再三拜託,我的頭家說他可以找到六個人
於是這六個人就分別扮演類似青年會會長、婦女會會長、XX會會長等人
她的小姪子來丹麥玩,就扮演其中一個XX會會長的小孩
我們的國會議員心滿意足的宣慰他們
合照的時候,在鏡頭前金平兄很和藹的握著小男孩的手:
"小朋友,你從哪邊來啊?"
小男孩大聲的說:"我台灣來的啊!"
眾人及眾會長:= =b

尤於丹麥這邊的國會議員不想會見他們
他們就在丹麥大吃特吃,去Tivoli玩(遊樂園)
大家不分藍綠,全部稱兄道弟,關係可好的哩!
吵架?回台灣新聞記者有採訪再演吧~


來這邊二十一年、老家陝西的魏大哥也說
大陸的政治人物出訪很注重是否有對等的人來迎接
但是丹麥這邊除非對方是總統或是國務卿之流
否則一律是外交部的專員來接見
但是之前大陸的部長來訪,對等的部長不願見他
中國外事部的人就慌了,千萬拜託丹麥這邊起碼找個部長級的
於是這邊找了一個不相干的部長
兩個人根本不知道要講什麼,只能說ㄧ些風牛馬不相及
不過沒關係,手握了相照了,回去有得交差就好

他又指出,之前錦濤兄訪美也是一樣,
錦濤兄先去見了比爾蓋茲,主要是為了讓中國政府能夠很便宜的使用Windows
美國方面認為胡既然是為了商務而來,就沒有必要見小布希
結果錦濤哥大怒,回去就把中國駐美大使給換了
辦事不力啊,咱們大統領一定也要對方大統領來接待才是啊!

丹麥對於政治人物並不太稀罕
你能想像金平兄世堅弟慶安妹騎鐵馬上班,
阿扁阿珍在你後面買麵包而沒有黑服便衣保護嗎
似乎不在東方的邏輯思考裡!

2007年8月22日 星期三

上帝的戰士

"God's warriors"是CNN這三天的特輯報導
Christiana Amanpur採訪三大宗教-猶太教、回教、基督教-的所謂上帝的戰士
宿舍的第四台這幾天突然收不到,只能在CNN的網站上看到一些片段http://edition.cnn.com/SPECIALS/2007/gods.warriors/

虔誠的信仰應該是好事
但信仰的本質不是和平和心靈的豐足嗎
在不妨礙他人自由之下行使自由,不是道德與法律的根本精神嗎
不見得要自己拿起槍揹上炸彈才是恐怖份子
利用技巧言詞煽動民眾,用宗教來掩蓋對差異的不尊重或許影響更大
你是高貴的人可以有你的先知救主傷痛,不同宗教的信徒就沒有嗎
我的歷史和家庭多麼重要,別人就不是媽媽的孩子嗎?

仇恨和暴力在歷史上總是衍生更多問題,擁有宗教情操不是更該看見
如果阿拉真的愛世人,耶穌為人們背十字架
也把同樣的愛和同理心賜給你的所有子民吧.

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

正名

當我說到班上有很多Americans的時候,
布宜諾斯艾利斯來的Mariela用不太流暢的英語略帶激動,嚇了我一跳:
"我也是American!美國不等於America!"
那每次我講都要說peopl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,不是很長很累嗎?
"沒錯,你就是要樣說"

"那美國Indian不是更衰,不是印度人卻被這樣叫了好幾百年"
我原本用近來常用的P.C.(政治正確名稱)Native American,
卻又發現American這個字又不P.C.了

"那你們叫南美洲的印第安(not P.C. again!)這些人叫什麼?"
他說了一連串的西班牙文,我猜大概是大概是indeginous people的意思

我其實蠻贊同不要用殖民時代的舊名,尤其是帶有輕視,或忽視別人文化的名稱
隨便亂叫,顯現我們不在乎別人跟自己一樣,是有差異卻也是平等的個體.
而不尊重常常是衝突的根源,對於哪個社會或國家都不是好事
除了印地安人以外 ,山地人/番仔,搞gay/死娘炮,大陸仔,越南仔,....
希望以後我們不儘口頭上不用,
心裡也尊重每個人希望如何被稱呼.
聽的人勇於告訴說的人,說的人聽了欣然改正,代表我們心胸更開放,更有智慧

只是講的時候平和一點嘛,嚇到我了~

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

為什麼要關心國際新聞

我和大學同學邱奕端的對話以不正經居多,
但有次卻討論到這個比較嚴肅一點的話題.
那是因為之前龍應台的文章轉在8A版上,
說台灣人大多數人連聯合國總部在哪裡都不知道.

當初我想了一下,覺得這個marker不是很好,
而且其實台灣大多數人日常生活對於國際事務並沒有接觸的機會,
因此好像也沒有特別需要多注重的理由.

但後來邱董分析到,由於不關心國際事務,
所以當我們捲入其中時,往往沒辦法做正確的判斷,
被政治人物牽著走.太以自我為中心,到最後就會因為孤立而喪失主權.

有道裡唉!不管別人瓦上霜,到時候別人的瓦上霜結凍掉下來,砸到隔壁的你就爽了

在丹麥這邊的新聞本地新聞頻道大概有三台
沒有什麼連續劇或是戲劇化的的場景,娛樂性比較低
(例如小馬指出女記者是三立台的,讓她因此而哭了這種)
但是歐洲.中東,近東新聞佔了很大的篇幅,也有些其他的地區
丹麥舍友還笑說,丹麥只有五百萬人,幹麻弄個新聞台24小時報新聞啊
其中的因素之一可能是丹麥不同地區來的新移民很多,因為需求推動新聞報導

當然需求是無分好壞的.我不是大傳/社會/政治學者,無意論述兩地的新聞品質差異.

只是今天連續看了南韓人質被綁,家屬焦急的等待;
伊拉克寡婦帶著三個小孩獨自生活想念被殺的丈夫;
北京小女孩因為汙染抗生素而死亡,父母顫抖的聲音
布萊爾卸任加入協調以巴和平的行列,我卻想著他過去如何大力支持小布希

眼淚不停的掉下來.
明天我會淡忘這種感覺,但是對於盤中的食物,親人朋友陌生人間的善緣,我不敢浪費
後天我會更淡忘,但是再看到世界上的苦難或喜樂,會讓我比較不會自我.
今天,下個月,明年,慢慢累積下來,我想我會是個更幸福的人.

或許這能提供另一個注意國際新聞的理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