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

伊朗漫畫學丹麥文-Persepolis

第一次在台北國際書展看到Marjane Satrapi的作品,馬上被她如同版畫的黑白色調給吸引住。


現在我手上有她三本丹麥文版的作品,第一本是Persepolis-Min iranske Barndom(中譯:我在伊朗長大),第二本是Persepolis-Teheran Tur-Retur(回到德黑藍),第三本是Kylling Med Blommer-En iransk fortælling(雞肉和蛋黃--一個伊朗故事)。現在沒事就邊查字典邊看,一方面是學丹麥文,一方面也因為語言的障礙,而能讀的比較仔細一點。

Persepolis本來是古波斯王朝首都希臘文名稱(Persia+..polis),是大流士一世建造而成的。Marjane Satrapi出生在伊朗革命之前的德黑蘭,所以見證巴勒維王朝被何梅尼的宗教勢力推翻,伊朗全面進入政教合一的轉變時期。

雖然在整體封閉的社會氣氛下,Satrapi的知識份子父母卻十分尊重她的發展,家庭卻充滿了理性自由和愛,讓她不受拘束的表現自我。要比較的話,<我在伊朗長大>有點像妹尾河童的<少年H>、黑柳徹子的<窗邊的小荳荳>和林海音的<城南記事>,都是從孩童/少年的角度去看相對看社會的現象和變化。(不過Satrapi大概比其他更..獨特一點。小時後第一個志願是要當先知(?!),還看了一堆和革命變證唯物論有關的書,跑到街上去跟眾人一起去示威遊行.)

但和中國與日本的變動不同,伊朗的社會與政治風氣並沒有往和平開放的方向發展,她的父母為了她的安全和自由發展,把她送到歐洲唸書。<回到德黑蘭>就是在講她在歐洲生活時的價值衝突與孤寂,以及她之後回到德黑蘭後另一種的價值衝突與糾葛。



整個故事看起來好像很嚴肅,其實是很有趣的! 只是我文筆不好,沒辦法把她十分幽默的部分表達出來。雖然我沒有經過那種時代的動盪,但還是有很多共鳴的部分,例如面對不同文化間價值習慣的矛盾心態,人和人之間的情感交流,內心的頹廢和積極心態....生命絕對不是完美的,但有時就是要經過痛苦混亂才能變得更強壯...


Anyway, 2007年Persepolis發展而成的同名法語動畫電影Persepolis得到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。 之前在哥本哈根的Cinemarket展出了一些電影的手稿與訪問片段,電影內容基本上和漫畫差不多,由Satrapi本人和Vincent Paranoud一起用電影的取鏡手法把原本的連環漫畫重新處理,還為了追求人手繪製的真實感,捨棄所有現代的動畫科技,請出法國最後一位手繪動畫的師父,訓練出一批年輕人一張張的把手稿用最傳統的方式騰在賽璐璐片上。 英語版12月25會在美國上映的樣子。不過法語版聽起來酷多了!
這裡有些電影的Youtube片段:


真心推薦!

沒有留言: